辽宁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010/5748846.html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概述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指一年内呼吸道感染发病次数频繁,超过一定范围标准,包括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且两次感染间隔时间七天以上。诊断标准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常见病,发病率达20%左右,以2~6岁最为常见。患儿常在1年内多次发生上、下呼吸道感染。若治疗不当会导致哮喘、心肌炎、肾炎等病,严重影响小儿生长发育与身体健康。主要病因免疫缺陷免疫缺陷包括先天性免疫缺陷与后天免疫缺陷,前者临床上常见宫内感染、早产儿、发育迟缓的幼儿。后者主要继发于糖尿病、结核、肾病综合征等慢性病。
营养不良幼儿体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缺乏、幼儿喂养方式不当、幼儿挑食、偏食、以及非母乳喂养等都可能造成幼儿营养不良。免疫抵抗力低下,容易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
先天畸形有先天性心脏畸形、先天性气道发育异常、先天性肺血管发育异常等先天性畸形疾病的幼儿患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几率更大。
环境污染幼儿免疫抵抗力较差,若居住环境污染严重、长期被污染的空气刺激气道,容易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
护理不到位家属不注意幼儿的卫生、以及不注意随着气温变化加衣保暖等容易使幼儿因外界环境温差大而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
好发人群先天性畸形者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畸形、先天性气道发育异常、先天性肺血管发育异常等患者容易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
有慢性病史者有哮喘、糖尿病、结核、扁桃体炎、白血病等慢性病史的人群容易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
免疫缺陷者无论是先天性免疫缺陷还是后天继发性免疫缺陷,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症状可能性均大于一般儿童。
营养不良者幼儿宫内发育迟缓、偏食挑食所致的营养物质缺乏等都对幼儿的机体免疫力造成影响,容易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
居住环境污染严重者患者居住环境被化学物质、生物制剂以及二手烟等污染时,有害气体可反反复复地刺激气道,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
细菌交叉感染病人与病人、医护人员之间可相互影响,病原体相互传递继而引起全身炎症反应,常见的造成交叉感染的病原体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菌、肺炎链球菌等,发生交叉感染的患者容易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
各类病毒反复感染常见的乳头瘤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等反复感染容易诱发患者反复呼吸道感染。
01
诱发因素:温度骤变外界温度突然变化时,幼儿因体温调节中枢尚不完善,容易受到外界温度影响发生呼吸道感染。
熬夜、过度劳累儿童在熬夜、过度劳累或者淋雨的状态下机体免疫力迅速下降,可能诱发呼吸道感染。
刺激性气体呼吸道感染好发于冬春季节,因为这时候空气中粉尘较多,对气道造成反复刺激而出现呼吸道感染。
02
典型症状:
流鼻涕发生炎症时,鼻黏膜腺体和血管渗出的鼻分泌物经鼻腔流出即为流鼻涕,可根据分泌物的性质推断是何种类型的炎症感染。
打喷嚏因为鼻黏膜或鼻咽部受到过多分泌物的刺激后,可以通过鼻腔中喷出高速气流排出分泌物,即为打喷嚏。
鼻塞鼻黏膜分泌过多的分泌物后造成鼻腔通气不畅通,从而出现鼻塞。
咽痛鼻咽、口咽、喉咽等部位的炎症都会有咽痛的感觉,伴或不伴有发热、咽部异物感、声音嘶哑。
咳嗽当气道分泌物过多时,机体会不自主地通过咳嗽排出分泌物。
03
并发症:
哮喘反复的支气管刺激使患者出现反复的气急、喘息、胸闷、咳嗽,甚至出现哮喘。
脑膜炎若呼吸道感染反反复复不愈,在患者免疫力低下时可造成软脑膜的弥漫性炎症改变。
肾炎上呼吸道感染是肾炎的常见诱发因素,而且部分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有急性链球菌或其他病原微生物的前驱感染史。
心肌炎病毒可直接对心肌细胞造成损害,或者机体的免疫反应可对心肌细胞造成损害,在过度劳累、淋雨、熬夜时诱发心肌炎。
败血症部分患者可出现败血症症状,病原体侵入血液循环系统引起急性的炎症,出现急性的寒颤、高热、肝脾肿大、脉细速等症状。
颈部淋巴结炎反复呼吸道感染可以通过淋巴引流途径引起耳部、颈部淋巴结感染,出现中耳炎、颈部淋巴结炎等。
淋巴细胞亚群(TBNK)检测是目前临床上评估患儿免疫功能的主要方法
淋巴细胞大致分为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三个亚群。此外根据是否表达CD4和CD8,还可以将T淋巴细胞进一步划分为辅助/诱导T淋巴细胞(CD4细胞)和抑制/细胞毒T淋巴细胞(CD8细胞)。不同淋巴细胞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它们之间相互协调,共同承担抵御外部病原体侵入、监控内部正常免疫功能的重任。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常表现为CD3细胞、CD4细胞以及CD4/CD8比值显著低于健康儿童,而CD8细胞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反映了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受抑制的状态。
对于免疫功能低下者,在进行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应开展免疫功能调节治疗,而后者是治疗和预防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关键。免疫调节治疗能够打破免疫功能紊乱的恶性循环,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从而提高患儿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
本